东莞市双宇塑胶模具有限公司

  • 返回
  • 首页
  • 导航
  • 首页 >  新闻中心 >  行业新闻

    通信模具关键要点

    2025-08-15

    通信设备对模具有哪些特别要求?为什么同样的注塑或压铸思路,放到天线罩、光模块外壳、基站散热部件上就容易“翻车”?围绕“通信模具关键要点”,下面从应用场景、材料与结构、模具设计、工艺控制、缺陷治理、验证与量产等维度,把思路捋顺,给到可落地的做法。

    一、应用场景与目标先明确

    1)产品族谱:5G/6G宏站与小站外壳与散热件、CPE路由器壳体、天线罩(透波件)、射频连接器绝缘件、光模块壳体与托架、室内分布系统面板等。

    2)核心指标:尺寸与配合精度、屏蔽或透波性能、热管理、环境与可靠性(盐雾、湿热、冷热冲击、紫外)、外观等级与一致性。模具要服务于这些指标,而不是只盯着“能成型”。

    二、材料与结构的“先手棋”

    1)材料选择:

    透波件:PC、ASA、PBT 等低介电常数、低损耗角材料,避免含金属填料;纤维增强需评估取向对介电的影响。

    屏蔽件:塑胶基材+导电涂层或电镀(化学镍/铜/镍),金属件则关注合金可加工性与热导。

    绝缘件:LCP、PPS 用于微小间距部件,耐温、尺寸稳定性强。



    2)结构重点:

    透波件厚度均匀、避免筋骨在电磁路径上形成“干涉条纹”;转角处加圆角减应力集中。

    屏蔽壳体内壁连续性要好,尽量减少台阶与断点,为二次电镀/喷涂提供均匀电场与气流。

    紧固与装配界面用“止口+导向斜面”,降低堆栈公差风险。

    三、公差堆栈与尺寸链

    通信产品装配链长,建议从设计阶段建立尺寸链:关键孔距、模块插拔口、卡扣高度、密封压缩量、散热面贴合度;将功能公差(如同轴度、平面度)转化为模具加工目标与检具校核点。对±0.05 mm 级别的壳体配合,提前做“材料收缩率—壁厚—冷却方案”的三元评审。

    四、模具结构的关键细节

    1)分型面:避免穿过射频腔体或透波窗口,减少分型线毛边影响性能与外观。

    2)浇口与流道:

    透波件宜用点浇或潜伏式,浇口位置避开天线主辐射区,降低熔接痕穿越电磁路径的概率。

    大型壳体优先热流道平衡布置,缩短流动路径差,稳定收缩。

    3)排气:薄壁与长流道结构加密排气槽,必要时设置真空辅助,杜绝烧焦与银丝。

    4)冷却:局部随形水路提升等温性,散热片根部、螺柱群、筋骨密集区重点降温,减少翘曲。

    5)顶出:多点顶出+面顶结合,避开外观 A 面与薄弱筋根;小型精密件用司筒与氮气顶,防止白化。

    6)型腔/型芯:抛光等级与表面纹理须与二次电镀/喷漆相匹配;电镀件适度加拔模斜度(≥0.7°)以防卡模。

    五、工艺窗口与设备配置

    1)注塑设备:螺杆 L/D 与计量精度匹配材料流变;闭环控制的锁模与保压稳定性优先。

    2)参数设定:

    透波件:中高模温、分段中高注速,降低熔接痕强度差;保压重于高注速盲目冲。

    屏蔽件坯体:控制内应力,给后续电镀/涂层留下形位与附着力余量。

    3)周边:模温机分区控温、在线称重与尺寸抽检,治具化冷却与定向风冷,保证批间一致性。

    六、易发缺陷与对策

    1)翘曲变形:不均匀冷却、壁厚差、纤维取向导致;对策为随形冷却、筋厚≤壁厚的0.6、流向对称化与退火。

    2)银丝与气纹:水汽/挥发物、排气不足;对策为预干燥、加排气槽、提高熔体温度与降低注速峰值。

    3)熔接痕:多浇口汇合或孔洞绕流形成;对策为调整浇口位置/数量、加阀针顺序控制、局部加温。

    4)缩水与凹陷:厚区体积收缩;对策为厚度梯度过渡、保压补缩、冷却强化与材料改性。

    5)披锋与拉毛:分型面锁紧不足或顶出不当;对策为加强模板刚性、优化顶出位置与抛光方向。

    6)电镀起泡/掉镀:基体内应力与表面清洁度不足;对策为前处理粗化均匀、烘烤消除应力、镀层厚度梯度控制。

    七、透波与屏蔽的工艺平衡

    透波件:首重介电参数与表面一致性,避免流痕与光学干涉条纹;纹理方向与电磁传播方向错开。

    屏蔽件:镀层体系(如 Cu–Ni–Cr 或化学镍)需兼顾导电性、耐蚀性与附着力;孔边、筋根与盲区做“补镀设计”,在模具上预留夹治位以保证均匀电场。

    八、散热与结构强度协同

    基站壳体、室外单元常以压铸铝/镁或导热塑料实现轻量化。模具端要:

    压铸件重视溢流与排气,避免夹气造成导热下降与后续机加孔位变形。

    导热塑料注塑件控制纤维/填料取向,关键贴合面预留微量加工余量,确保与散热器平面度。

    九、验证方法与量化标准

    1)首件(FAI):关键尺寸全检,形位公差用三坐标与光学扫描复核;功能面用专用检具限界规。

    2)过程能力:对装配孔距、卡扣高度、厚度等指标做 Cpk 监控,异常用 DOE 回归到“浇口—保压—冷却”的根因。

    3)可靠性:外观与尺寸稳定性之后,做盐雾、紫外、冷热冲击、振动;透波件再加天线实际辐射/驻波比抽测,数据闭环到浇口与厚度分布。

    十、量产与维护

    1)模具寿命管理:定额生产周期后做点检,关注分型面磨损、排气槽积碳、阀针与热咀密封;建立备件清单。

    2)换型与柔性:同平台多产品共用模架与热流道,靠可更换型腔镶件适配版本变更;治具与检测程序模块化。

    3)可追溯:型腔号/日期章/批次编码上墙到 MES,便于问题回溯与分仓出货。

    十一、成本优化的几条硬杠

    结构减厚但不“掏空”:用肋替代大面积厚壁,筋宽厚比合理,避免后期补救性保压堆料。

    一次成型替代后加工:螺纹、倒扣用抽芯与旋入镶件解决,减少二次机加。

    表面分级:A 面给资源,B/C 面回归实用;对电镀件把装配面设计为“自然遮蔽区”。

    节拍提升:热流道平衡、随形冷却与机械手取件组合,缩短冷却时间,降低单件成本。

    十二、两个典型场景的落地做法

    1)室外天线罩(透波件):PC/ASA 混配,壁厚 2.5–3.0 mm 等厚为主;分型线避开正前方辐射区;环形热流道+对称点浇,模温 85–95℃,中高速注射;外观采用细纹消痕;出模后定向热风均温消应力,再做驻波比抽检。

    2)路由器屏蔽壳(塑胶+导电涂层):PC+ABS 基体,拔模斜度≥1°;内侧圆角≥0.5 mm,减少涂层薄弱;保压充足、降低内应力;喷涂前等离子清洗与烘烤,涂层厚度 8–12 μm 匀膜;关键连接端子周边预留金属接地点,保证连续屏蔽。

    十三、从设计端拉通的三步法

    第一步:并行评审——材料、结构、模具三方对“介电/屏蔽、散热、尺寸链”定指标。

    第二步:试模闭环——T0 聚焦充填与翘曲,T1 关注外观与装配,T2 放量前做可靠性与能力指数。

    第三步:量产维稳——参数窗锁定、检具与抽检点上墙、备模与备件齐套。

    通信行业对模具的要求,不只是“做出形状”,而是把电磁、热、力学与制造一致性放在同一张桌子上协同。抓住材料与结构的先手、做好分型与浇口的布局、把冷却与排气做扎实、用数据守住过程能力,通信模具就能在可靠性与成本之间找到稳妥的平衡点。

    下一篇:橡胶模具全解

    推荐阅读